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3|回复: 0

[机械综合] 美国新材料产业支撑体系研究及启示

[复制链接]

14

主题

33

回帖

492

积分

机械村良民

UID
415
威望
0
机械币
94
活力
-2
发表于 2016-7-13 0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1月9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组建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所,具体由以田纳西大学为首组建的联盟承担建设。该联盟由122家成员单位构成,其中包括57家企业、15所大学及实验室、36家联盟合作成员,以及14家其它实体。此次成立的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所,是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框架下的第5个研究所,是美国推进“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在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框架下,已成功组建了两所与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的创新研究所:一是此前成立的轻质现代金属制造创新研究所,二是此次成立的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未来将为美国新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良好支持。那么,支撑美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是怎样的?它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一、美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重点扶持新材料是美国推进再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美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新材料产业成为美国战略扶持的重点。2011年出台“材料基因组”计划,2014年出台“材料基因组”战略规划,规划目标更加细化,规划任务也更加具体化。

(二)链条式协同发展是美国新材料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从美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来看,先提出前瞻性的国家目标,然后依托能源部、国防部、航空航天局等重要部门,联合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组建联盟,以实现国家目标为主要目的,共同推进新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比如,在“材料基因组”计划中,就是先提出国家安全、能源、人类健康和福祉等国家目标,然后立足于国家目标的实现,开始项目征集与讨论,并最终选定轻质现代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然后围绕选定的重点领域将相关的大学、企业、科研单位集中起来组建联盟,能源部、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企业、风险投资等对联盟进行支持,从而促进新材料产业整个链条的快速发展。

二、美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制
(一)高度重视技术发展的科技管理机制
美国把新材料视为构成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积木块”,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技术发展。从其科技管理体制看,总统集中了科学技术活动的最高决策权与领导权。美国设有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以便协助总统处理国家科技问题。

OSTP下设材料委员会(COMAT),用以协调政府有关计划中的新材料研究与发展活动。除了PCAST和OSTP两个机构外,美国还设有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NSTC),委员会由总统亲自挂帅,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总统科技顾问,内务部、能源部、劳工部、教育部、国防部、交通部、农业部等各部的部长,以及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际科学基金会等政府机构的负责人。NSTC将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更有利于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11年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和NSTP推出“材料基因组”计划,2014年再推出“材料基因组”战略计划。此外,美国还设有关键技术委员会,其将新材料技术列为影响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六大关键技术之首,对新材料给予了更加充分的重视。

(二)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机制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人才资源,不仅大力培养高技术人才, 鼓励外籍高科技人员长期留美工作, 还积极引进海外高技术人才。为了保持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美国曾对移民政策和配额制度做出过重大调整。2001-2003年,美国对高科技人才引进的数额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了20万。美国有一种专门发给外国到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做研究的交流访问学者,或政府项目的交换留学生的J签证,持J签证的人一旦学习结束,最多允许18个月的实习期,之后必须回国参加两年以上的国内服务,才得再次赴美工作或移民。但这种签证有一条“部长特许”规定,一旦国外访问学者或留学生中有美国急需的顶尖人才,则任何一位部长签字就可以将J签证持有人变成移民或非移民。近十多年来,美国以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留住了大量在美国的留学生。

此外,美国还积极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如,2006年中关村管委会曾接待过一个美国参议员代表团,随行六人中就有三四个物理学、材料学方面的专家,代表团此行目的并非了解我国的芯片、软件和互联网,其真正目的是寻访世界顶级的纳米科学家。一旦发现,将会不惜成本和代价,把这样的科学家弄到美国,并为他建立纳米研究所,并由其主持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不会下达任务,也不会有机构对他进行管理和约束,而经费亦无额度限制,由总统下令拨付。优厚的条件对美国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机制
美国具有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保证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技术创新法》、《技术评估法》、《技术转移法》、《国家合作研究法》等,它们为促进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其《发明人保护法》、《乌拉圭回合协议法》、《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不正当竞争法》等,则为从事新材料产业研究的知识产权提供了充分保护。另外,由于新材料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初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美国制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从而大大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四)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
新材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进行创业,除了人才和技术,还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新材料往往意味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开发及新市场开拓,所以新材料企业面临的是高市场风险和高技术风险。但美国拥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企业通过分散募集风险资本,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规避风险,并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率的投资回报,这也为社会资金进入新材料产业架起了一道桥梁,从而推动美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美国就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这对于需大量资金投入的新材料产业而言,无疑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在美国,很多新材料企业在初创阶段都得益于风险资本的支持。

(五)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注重产学研结合,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是美国产学研结合的起源标志[5]。20世纪初期,辛辛那提大学提出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计划,此后美国产学研结合开始兴起。目前,美国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高校已超过1000多所。美国产学研结合不仅仅体现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学校、企业、科研机构还积极合作创办科技园、科技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或者建立企业大学、社区学院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启示及建议
(一)加强新材料领域的科技管理
一是由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保部等部门组建科技领导小组,将新材料科技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二是健全我国技术创新、技术评估、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新材料创新技术的转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加强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降低新材料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费用,免费向创新者提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等。四是建立健全我国标准化技术法规体系,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标准化技术工作机制。

(二)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是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建设开放型人才体系,放眼全球,积极引进一批发展新材料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领军型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对全球顶级科学家要不遗余力的引进。三是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

(三)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保障制度
一是加大新材料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企业孵化器与政府机构的合作,建立畅通的政策性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渠道;积极推动新材料领域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市场中直接融资;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新材料企业在银行开展透支或贷款承诺业务。二是充分发挥风险资本的“发动机”作用,促进风险投资与新材料产业有效结合。三是建立新材料产业的担保保险机制,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分散、转移风险。四是建立新材料的政府采购制度,保护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五是完善推进新材料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体系,搭建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平台和军民融合发展的服务平台。

(四)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
一是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依托,集合研发、生产、下游终端等各个相关环节的精英力量,共同推进新材料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应用的产业化进程。二是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促进产业链条上多家企业的耦合共生,协同发展,促进新材料产业从小到大再到强的快速发展。三是促进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项目;发挥现有职业技术学院的作用,与企业进行专业对接,为企业培养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发挥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等机构的作用,与企业积极开展研究项目合作,为企业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 )

GMT+8, 2024-6-4 05:09 , Processed in 0.013973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Jixiecun.com

Copyright © 2012-20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