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52|回复: 0

[机械综合] 国内窑炉机械何以破局?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回帖

99

积分

机械村良民

UID
792
威望
0
机械币
33
活力
0
发表于 2014-7-9 1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窑炉机械之所以陷入重重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内陶瓷行业粗放式增长下,核心技术与品牌影响力提升缓慢,综合竞争力不足。

2002年以来我国陶瓷行业爆发式增长,一些国内窑炉公司采用粗放式增长方式,业务多线出击,推行重复扩张战略,但由于陶瓷窑炉设计资源分散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均先后陷入困境,以至于不得不做战略性调整与转型。虽然过程中例如摩德娜等国内公司率先采取“循环燃烧烘干器-宽体窑炉”调整;虽然国内不少窑炉公司通过逆向开发取得了一些实用技术,但是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大部分窑炉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边沿,研发投入低,基础技术储备不足甚至空白。例如2011年我国大部分窑炉公司的年利润甚至不如意大利某公司一个公司!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国内窑炉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远远低于跨国窑炉制造商,研发投入强度太小了。

二、外资或合资品牌窑炉机械的渠道、价格下沉,挤压国产窑炉机械的生存空间。
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外资品牌陶瓷热能机械渠道、装备、价格加速下沉,开始全面渗透国内窑炉公司长期以来据相对优势的二、三线陶瓷产区,对国内窑炉机械形成挤压态势。例如意大利某陶瓷机械制造商基于品牌与技术优势,采取国外技术储备、分批推出和在中国组装等“组合拳打法”,来摊低成本,全面狙击国内窑炉公司的成本优势。

三、由于技术研发不足,国内窑炉公司在业务行为过程中长期难以占据主导地位,逐渐地国内窑炉公司的设计思维方式基本上被传统的生产思维主导,何以规划?何以谋局破局?
大脑在陶瓷厂,这是窑炉机械的真正可悲的一个缩影。当然,形成这一局面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且在某些发展阶段中这种模式为陶瓷行业做出过贡献(这些话题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就不多讲了)。

但是,为什么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陶瓷窑炉机械的大脑应该迅速从陶瓷厂转移到自己的架构内呢?
1、生产思维只能代表市场需求,不能、不应成为窑炉机械建立技术路线时的主要依据。
2、生产思维永远是把重点放在现有体系的完善上,从不怀疑现有体系会存在什么发展、生存危机的,他们从来不会热衷于推翻旧体系,破而立的。
3、反过来,不敢尊重自己、不敢质疑权威和定律的窑炉机械,如何预判市场?如何立意创新?如何规避风险?

四、我国陶瓷窑炉设备出口海外目标市场环境变差,国内窑炉公司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高。
从我国窑炉公司自身实力来看,囿于能效水平、品牌形象、国内市场支撑能力、海外零部件供应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窑炉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高,出口产品多数为落后的粗犷设备,同质化严重,拼价格、拼规模的无序化竞争局面较严重,与意大利等先进国家的同行相比,不具备开拓中高端市场的能力。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窑炉公司陷入困境一个重要表现是在资源利用率上。有研究指出,我国窑炉装备长期热衷于“高产能分摊单耗”的粗犷式技术路线,资本利润率严重偏低。趋势延续下去,我国大多数的窑炉公司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综合分析上述原因可知,我国窑炉机械发展已经进入“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我国陶瓷窑炉产业要实现“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主导、攀升到产业链高端”的目标,必须要有发展陶瓷产业的新思路、新策略与新路径。

1、强化自主创新战略,把陶瓷业定位为建设技术强国的战略性制造业。各国内窑炉公司应顺应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扶持政策,并积极使之成为我们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陶瓷制造业,加强研发,加大投入,自主创新,从而把我国从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建设为陶瓷研发强国。因为目前看来,我国出台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及“碳交易”平台,有足够的助推力促进国内窑炉公司打破在技术路线方面对外方窑炉公司的技术依赖,激励国内窑炉公司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形成中方企业的创新动力机制。

2、调整设备结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方面笔者认为科达集团做得很好。在业务的高峰期对市场态势做出了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率先向新能源方向主动求变。各位国内老板们非常清楚,现在做窑炉的投入回报越来越小,风险越来越大,只能依靠越累越大的规模来维持——这就是泡沫!是跟大流,直到泡沫破裂?还是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新兴市场主动求变?非常值得大家深思。其实,与科达集团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企业不同,国内不少窑炉公司的业务是非常专注的,他们有的专做隧道窑、有的专做熔块窑、梭式窑或者喷雾干燥塔......这些公司也不乏转型升级的机会。

3、做惯跟随者的中国陶机,要超越谈何容易?是的,这方面我觉得中国陶瓷有足够的底蕴,人才积累、经验积累也到了比较高的发展阶段,现在关键是产学研的紧密联合。是的,尽管荒废了很多年“产学研”,但是我们还是得尊重科学、尊重高校和研究单位,主动抱团、联合研发。毕竟要在号称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占领一席之地,光靠我们习惯的“小米加步枪”不行的了。另外,就像世界杯很难出现卫冕冠军一样,要超越,除了因地制宜之外,离不开创新精神。

4、新的工业时代不会再是单干时代,也不是什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时代,时代在呼唤资源上的强强联合。比如笔者放弃了窑炉设备制造,第二次进入新明珠集团抛光砖基地之后,得益于新明珠和抛光砖基地强大的人才储备、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和严谨的管理决策体系,所以我们进行热工应用技术研发显得事半功倍、游刃有余的,这就是团队与资源整合的好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 )

GMT+8, 2024-6-2 19:06 , Processed in 0.01744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Jixiecun.com

Copyright © 2012-20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