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6|回复: 7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想了解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普及教育这两个方面的真实情况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防灌水审核

UID
14897
威望
0
机械币
2
活力
0
发表于 2014-7-21 0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机器人概念比较热,我想知道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前景到底如何?特别是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普及教育这两个方面?中国有哪些现有的机器人公司?或者是哪些大公司对这些研究开发很感兴趣?

7

主题

13

回帖

199

积分

机械村良民

UID
503
威望
0
机械币
38
活力
-2
发表于 2014-7-21 0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机器人行业中的人,工业机器人应用还是相当的大的,毕竟许多重复劳动完全可以用机器人取代。而且有些事由人完成比较困难,如高精度,高危险的环境下。

13

主题

23

回帖

450

积分

机械厂工人

UID
500
威望
0
机械币
90
活力
0
发表于 2014-7-21 09: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线机器人发展平稳(受制造业自身发展制约),特种行业所需的无人飞机、水下运动平台、移动平台+操作臂等机器人需求增长较快;普及教育很多公司在做,竞争激烈,好的教育机器人产品还是国外品牌,国产的较粗糙,而且机器人教育大多没有核心理念。

51

主题

60

回帖

2990

积分

机械厂工人

UID
515
威望
0
机械币
581
活力
29
发表于 2014-7-21 09: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毫无疑问,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都是工业机器人大力发展的时代。
特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军事等领域)、家庭机器人等暂未开始“大力”发展,但是仍然有863计划及部分公司、部分项目支持,做了一定的前期预研和生产。

工业机械手国内估计做不了,机构设计、制造工艺及水平暂时达不到,至少是大批量达不到。
机器人普及教育?是指教育类产品?还是通用机器人的推广普及?

出名公司:ABB(国内有分公司,工业机器人,没的说)、沈阳新松(已上市);
小众公司:博创(教育领域出名,安全领域有产品)。
研究机构、院校还是比较多的,做得出名的有:哈工大机器人所、沈阳自动化所、北航机器人研究所、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国防科大、北理工、南理工…… ——此名单非权威名单,难免忘记写某些老大,请见谅。
国外的就多了去了:iRobot、CMU、MIT…… 一搜一大把的。

19

主题

39

回帖

739

积分

村里打铁的

UID
506
威望
0
机械币
138
活力
20
发表于 2014-7-21 21: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国内,包括国际上知名的机械手制造商,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阻碍机械手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妄想把这N家制造商整合一起,也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
2. 售后问题。机械手是一个高精密的行业,很多国内新兴起来的机械手制造商都天真的以为是个机械加工行业,更何况我们国内的机械加工水平本身就落后。所以产品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多次调试,多次改方案,这种断断续续的问题,甚至会一直存在,直到客户把你的产品扔掉,换上进口的。
3. 付款问题。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深知其痛。

18

主题

29

回帖

802

积分

村里打铁的

UID
551
威望
0
机械币
153
活力
9
发表于 2014-7-21 2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目前,国产机器人在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只有13%,机器人国产化任重道远。而打破核心部件的瓶颈,才是机器人“中国造”的突围之路。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年购买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去年购买了36500台机器人,工厂的业主们现在更倾向于购买更便于管理的机器人。这背后是中国急速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机器人价格的快速下降。
  有关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3倍,年平均增幅15%。2013年国内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过20%。但是,机器人的价格每年下降30%,几年前20万元的机器人,现在只需三分之一的价钱。以往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业,现在国内电子、锂电池、LED、食品、金属加工等行业也开始广泛地应用机器人。
  按机器人安装量算,中国机器人市场目前还小于日本、韩国。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数量2.55万台,2013年新增3.37万台,增速近50%。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数量将达4.35万台,同比增长约30%。
中国机器人市场,已经进入成长的快车道。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8台/万人,今后几年将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将达115台/万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新松、汇川、广州数控等一批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也迅速崛起。但是,它们的规模仍然偏小。2013年,国产机器人企业出货量基本都在500台以下。汇川技术、新松机器人去年的收入分别只有17.3亿元和13.2亿元。
  国产机器人企业面临内忧外患。核心技术缺失、零部件基本外购、产能瓶颈约束、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两三年内都难以解决。
  为了扶持本土的机器人产业,国家近两年已出台相关政策,并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重庆、洛阳、广州、芜湖等10省市出台了机器人扶持政策,东莞、深圳等地的机器人扶持政策也即将出台。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已超过30个,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政策热潮使企业数量激增。截至2014年5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量353家,其中做系统集成的占86%,做伺服系统的占5.67%,做控制器的占4.25%,做减速器的占3.68%。目前,国内A股有35家机器人行业的上市公司,其中有9家是2014年上半年才涉足机器人领域的。国信证券分析师朱海涛冷静地指出,新松、汇川市值成长很快;为了增加市值,许多上市公司进入机器人行业,但“80%是造概念”。

21

主题

20

回帖

633

积分

村里打铁的

UID
711
威望
0
机械币
124
活力
-8
发表于 2014-7-26 19: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ABB工程公司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
上海库卡机器人公司
上海新松机器人公司
北京首钢机器人公司
上海柯马机器人公司
…………

3

主题

15

回帖

183

积分

机械村良民

UID
731
威望
0
机械币
35
活力
-2
发表于 2014-7-26 19: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真正的国内机器人公司没有几家,上面提到的机器人公司好多是合资的。机器人公司分两类,一类是生产机器人本体的公司,一类是机器人的集成公司。机器人本身是个二次产品,需要由集成商用到具体的项目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需要二次开发,即集成开发。生产机器人本体的公司主要有沈阳新松、芜湖埃伏特、广州数控、上海新时达和南京埃斯顿等,系统集成公司主要有沈阳新松、厦门司尔特等等,集成小公司比较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 )

GMT+8, 2024-6-5 14:23 , Processed in 0.0262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Jixiecun.com

Copyright © 2012-20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