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0

[汽车工业] 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年底出台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299

回帖

9117

积分

机械厂厂长

UID
180
威望
0
机械币
1777
活力
-22
发表于 2015-4-17 08: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年底出台

3月26日,中国车内环境论坛暨第五届车内空气质量及禁限用有害物质技术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彼牧汽车、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工信部第五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检测公司、设备公司等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的政策现状、正在制定的国标最新进展、整车厂对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的整体方案等问题。
会议上,记者据彼牧汽车相关人士了解,6月,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编制组将出征求意见稿,10月由专家评审组评审后,进入标准行政审批程序。到2015年底,车内空气质量强标能够顺利出台。

四个方面得到修订

在此次会议上,在政策方面,与会相关方就我国现存的车内环境法规、政策及车内禁限用物质的国内标准进行了解读,并对即将出台的强标制定最新进展情况及现存的争议点进行了汇报。

据悉,我国第一个针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为推荐性标准,已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制。该标准的颁发填补了国内机动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改变了国内乘用车空气质量无标准、无监管的局面。但由于不具备强制性,该标准在市场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形同虚设。2014年4月24日,国家环保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14年标准修订计划,决定把该标准修订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要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就必须扫除“死角”,完善标准各条目之后才能使标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与消费者正确的指引与参照。截止到目前为止,记者了解到强标制定仍存在有争议的地方,部分细节有待修订。由于此次会议关于国标修订情况暂不对外公布,记者未得到完整修订信息。但经过多方渠道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会议上,标准制定相关方就强标草案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明确的新修订。

第一,现有的标准在动态模式下检测不合格,采样方式与流程上还存在一定的“死角”,因此各方就检测方法上还未达成一致,检测方法待定。最终测量方法可能会参考国际标准加入动态模式,动态时间为8小时或16小时。

第二,现行推荐性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制,而业内曾有专家多次提出要将高致癌物多环芳烃纳入标准中,此次会议就该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结果,多环芳烃暂不纳入到国标中。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三部汽车部高级工程师仝令胜认为,多环芳烃来源很难测定,对检测环境也有严格要求,检测多环芳烃需要检测颗粒物,只检测车内空气很难达到检测效果。

第三,针对如何确保量产车辆VOC的一致性问题,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辆VOC一致性控制送到第三方检测。此外,新车VOC 检测时间规定为生产下线28~56天之内。

第四,暂不增减有害物质限值。标准制定方计划于2015年联合厂商根据不同方法做整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标准有害物质限值做调整,并最终确定各项污染物的有害限值与检测方法。

全流程链过程控制VOC 是主流方案

针对VOC来源分析、主机厂的解决方案、整车VOC一体化管控等问题上,各个主机厂代表都相继作了报告。从源头控制VOC; 对全流程链实施控制;综合整车、零部件、材料多方管控污染物指标是各大主机厂目前公认的主流方案。

从材料的源头控制污染物至关重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ELV部长杨文谦认为主机厂关键要找到车内空气污染物与车内材料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开展零部件或材料的开发与设计,同时将零部件以及材料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纳入整个管理环节,对整车与零部件材料的VOC构成进行检测与分析,从整车设计源头上介入VOC 控制环节,从而降低VOC。“整车VOC的管控应从整车设计源头降低,对此江淮汽车建立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从整车、零部件、材料三层次管控VOC、气味、雾化等各项指标。”江淮汽车股份技术中心非金属材料技术经理黄家奇告诉记者。

对于开展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工作的建议,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李俊贤表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要做全流程链过程控制,整车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VOC源头控制。建立绿色材料数据库,在零部件用材上选择绿色材料,降低源头污染;优化零部件加工工艺,优化储存环境,降低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整车需使用吸附净化材料,配置车载空气净化器。

此外,李俊贤还提出对于重点零部件VOC整改要兼顾成本、效果和可实现性。如针对座椅、地毯、前围、顶棚等VOC贡献率较大的零部件可重点整改。整改方案要兼顾可操作性、效果和成本的平衡。整改方案优先考虑提升现用材料的环保规格,而对于提升环保规格效果不明显的,考虑换厂家、材料和工艺。

通过各大主机厂的报告,记者获悉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整体管控VOC方面存在检测数据、管理智能化不足、整改周期长、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为切实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的徐耀宗在会议上表示,中汽研研究开发了首款集“数据采集、分析、模拟”三位一体的VOC环境合规系统。该系统将极大改善企业现有VOC、气味数据管理模式,实现检测数据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帮助企业最大限度挖掘数据价值,快速锁定高风险内饰件,提高整改效率。此外,中汽研还将组织汽车相关企业和有关高校共同成立“车内VOC模拟联合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以实现VOC“正向设计”管控为目标,通过构建内饰件与整车VOC之间定量关系,帮助我国汽车企业突破VOC管控技术瓶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渝公网安备50022702001048号 )

GMT+8, 2024-6-9 02:07 , Processed in 0.02464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机械村

Copyright © 2012- Jixiecu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