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6|回复: 1

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复制链接]

582

主题

39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8
威望
7
机械币
3148
活力
-32
发表于 2012-4-3 10: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主体的双元化体制构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打造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实行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案做一些探讨,确定“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外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过程中,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制约了该模式向纵深发展。第一个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尚不规范,劳动力供过于求、政企体制问题等因素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仅能进行参观式的实习,导致工学结合程度不够深入。第二个问题是指导实习的教师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把课备好、上好就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学院领导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仍然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构建双元化教学主体,设计“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教学主体的双元化体制构建就是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在改变学校办学思想定位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互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产品业务推广上互动;在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上互动。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而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开展相关的理论咨询和技术服务,参与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企业学校协作攻关,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加强双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成“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切实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与企业一道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精密机械、电子、轻工、模具等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调试与管理及相关产品的营销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如下:模具钳工、模具制造工、模具(机械)制造工艺员、助理模具设计师;次就业岗位如下:机械产品的售后服务、品质管理、产品检测等。针对行业人才需求、职业资格要求和企业岗位要求共同设计出“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与考核,如图1所示。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作模式上比一般的工学结合模式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发了《使用手工工具的简单模具制作》、《模具拆装与测绘》、《使用数控铣床的模具零件编程与加工》、《精密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精密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数控铣床的模具件编程与加工》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项目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来展开。项目课程教学通过描述工作任务、教师演示,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动手制作和师生总结与评价四个步骤,最终要达到能力要求。这比传统课堂教学更直接、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以《AutoCAD项目化课程》教学——“五角星的绘制”为例,要求学生会设置点的样式,会设置对象捕捉的设置与使用,会运用“取消”、“重做”、“删除”、“重画”等命令,并能正确理解他们的含义。其工作任务是能独立、熟练地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零件图和一般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包括撰写项目报告。通过亲手操作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识、绘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探究务实的职业精神和技术意识。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纳入项目课程及生产性实训之中,通过技能训练,经过学院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提高了其就业能力。学院通过推行项目课程改革,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就业率达到了95%。
  三、围绕“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编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
  教材编写要根据工作岗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项目引导、‘教学做思’一体化”为编写原则,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冗长繁杂。应着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校自编教材,开展配套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目前该专业完成了《机械零件与结构的分析与选用》、《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与工艺分析》、《使用特种加工机床的零件加工》、《使用数控铣床的零件编程与加工》、《精密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精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具有本院特色的企业岗位培训自编教材,实践一条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之路,对形成自己特色的实践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创建双证认证制度,实行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双改革
  双证认证制度就是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的必然要求。应将职业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所),为职业资格认证积极创造条件。
  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应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实际教学中,要强化过程考核,可以尝试用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上岗达标测试取代理论考试;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推行项目管理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注重兼职教师机制,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因为不论是专业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并实施,还是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都要靠这样的教师队伍去操作完成。所谓“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就不仅仅要注重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始终与前沿的技术与工艺保持着最迅速的对接和应用。我们在学院的定编、教学人员的聘任、兼职教师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倾斜,促使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结构的团队优势。      
  六、密切校企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实训基地
  为了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本院同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投资1.2亿元在校内建成了年产值达5000万元的富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学生在校期间深入该企业进行为期8周的生产性实训。经过多年建设,还形成以电子精密零件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为主线,以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电子精密模具实训基地,如图2所示。该生产性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生产型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成型机、注塑成型机、三坐标测量机等设备,多次承接市下岗再就业人员培训工作和技能竞赛工作,同时为其他兄弟高职院校提供了多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发挥了基地应有的辐射作用。目前本院各主干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分别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富士康、夏普电子、三星电子、飞利浦电子、百得科技、中兴科技、西子奥的斯等183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设立了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0

主题

374

回帖

4038

积分

机械工程师

UID
48541
威望
0
机械币
765
活力
26

不差钱

发表于 2018-1-12 01: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渝公网安备50022702001048号 )

GMT+8, 2024-6-11 19:44 , Processed in 0.019917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机械村

Copyright © 2012- Jixiecu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